扁平苔藓的诊断要点及防治
来源:哈尔滨肤康皮肤病医院
哈尔滨皮肤病医院介绍,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可累及皮肤毛囊和黏膜,1%~2%的病例有家族史。
一、诊断要点
1.病因不明,可能与神经肽有关。
2.好发年龄为20~60岁。
3.原发损害为紫红色、扁平的多角形丘疹,初起针尖大小,后扩大至0.5~1.0厘米,有光泽,鳞屑少且为黏着性,表面有灰色或白色的斑点或条纹。
4.有Koebner现象。
5.皮损好发于腕屈面、躯干、臀部、胫部、手背和龟头;面部局限于眼睑、口唇。
6.瘙痒明显,尤其急性病例。
7.病程长短不一。仅皮肤累及者病程短,黏膜累及者病程很长。一半以上病人易复发。
8.黏膜常被累及。口腔黏膜,常见于颊粘膜、上颚、唇和舌等,表现为银白色针尖大丘疹,成网状或花边样;或为溃疡、糜烂损害。外生殖器,龟头处可见多角形扁平丘疹,成环状;外阴和肛门处皮损因浸渍呈白色,常见糜烂和溃疡,并常与典型的网状损害同时存在。
9.甲改变,近5%~10%患者,其中翼状胬肉具特征性。
10.其他临床类型,有线形扁平苔藓、环状扁平苔藓、肥厚性扁平苔藓、溃疡性扁平苔藓、大疱性扁平苔藓,以及扁平苔藓与红斑狼疮重叠,某些部位的扁平苔藓皮损可发生鳞癌,有些扁平苔藓病例与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
11.组织病理显示表皮角化过度,粒层增厚,基层液化变性。真皮上部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噬黑素细胞的致密浸润带。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皮肤损害应与苔藓样药疹、玫瑰糠疹、点滴状银屑病、梅毒疹、苔藓样糠疹等相鉴别。黏膜损害应与黏膜白斑、红斑狼疮、梅毒、念珠菌病、癌、天疱疮和瘢痕性类天疱疮相鉴别。头皮损害应与瘢痕性斑秃如红斑狼疮、脱发性毛囊炎等相鉴别。肥厚性扁平苔藓应与银屑病、卡波西肉瘤和鳞癌相鉴别。孤立的扁平苔藓损害应与慢性单纯性苔藓相鉴别,有色素沉着者应与固定药疹相鉴别。
三、治疗
1.治疗困难。
2.局限性皮损可外用强效皮质激素或皮损内注射皮质激素。
3.皮损广泛者对系统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激素减量时易复发。异维A酸和acetretin有效,且无长期激素系统治疗引起的并发症。低分子量肝素对皮肤损害效果好,但对口腔损害无效。环孢素很有效,但因其明显的不良反应仅用在严重病例。也可试用PUVA治疗皮损。
4.口腔损害外涂强效皮质激素有效,局部可加用维A酸,也可试用四环素。对难治性口腔损害可应用环孢素。羟氯喹200~400mg每天,共6个月,疗效肯定。外阴累及的病例,局部和系统应用皮质激素均有效,环孢素也有效。
- 上一篇:【中医三步曲】白癜风的食疗、调护及预防
- 下一篇:红皮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