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临床特点及防治
来源:哈尔滨肤康皮肤病医院
哈尔滨皮肤病医院介绍,丹毒俗称“流火”系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内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其特点为局部红肿热痛,多伴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一、临床特点
1.发病前常有畏寒、头痛、关节酸痛、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发热可达39~40℃。
2.损害以小腿和面部多见,常为单侧。
3.损害为略高出皮面的水肿性鲜红色斑片,边缘清楚,表面光滑,紧张发亮。摸之发热,有疼痛。表面可有浆液性或脓性水疱或大疱,称水疱性或大疱性丹毒,偶可迅速坏疽。
4.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5.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下肢可形成象皮肿,颜面或外生殖器部位可形成慢性淋巴水肿。
6.皮肤上的任何裂隙或破损都可成为链球菌侵入的门户。小腿丹毒常源于足癣,尤其是浸渍糜烂型足癣;面部丹毒多由于挖鼻引起的鼻黏膜损害或来自于耳下的裂隙。
二、防治
1.急性期宜卧床休息。
2.抗生素首选青霉素,至少使用10日,亦可用磺胺药,待皮损消退后,应继续使用数日。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林可霉素,0.6g,每日2次,肌内注射。红霉素有效。
3.局部冷敷。
4.去除病因。及时治疗足癣,勿挖鼻孔,及时治疗皮肤上的任何破损。
- 上一篇:常见皮肤病之饮食生活调护(五)
- 下一篇:玫瑰糠疹的临床特点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