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湿疹与人体脏腑的关系
来源:哈尔滨肤康皮肤病医院
湿疹,中医称之为“湿疮”,是一种炎症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任何年龄均可以发生,具有反复发作、剧烈瘙痒、丘疹、水泡、皮肤浸润、肥厚、苔藓化、多样性、对称发作的特点。由于本病倾向湿润,故中医谓之“湿疮”。
哈尔滨皮肤病医院提到,中医认识湿疹由来已久,历代文献中均有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有了“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记载,认识到脏腑病变与皮损发病存在密切关系。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认为其病机:“由湿热内搏,滞于肤腠,外为风乘,不得宣通”,“……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诸病源候论》认为小儿发病乃“五脏有热,熏发肌肤,外为风湿所折,湿热相搏身体……”,“……是心家有风热”。由此可见,前贤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一定的认识,并积累了一些治疗经验,由此我们也发现,湿疹的发生与心、脾、肝的功能运化关系密切!
湿疹与心
心主火, “热盛则痛,热微则痒”,心火偏亢,可表现为烦躁、瘙痒、皮肤致敏性增高等病理状态。中医来讲,心主血,主汗液,主神明,火邪侵扰心神,气血津液不能正常濡养肌肤,则出现干燥、脱屑、皲裂、瘙痒、口干,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症状,故而一些慢性湿疹,皮肤干燥患者,脱屑,皲裂,瘙痒,同时伴有口干,尿黄,失眠多梦的患者多和心火偏盛关系密切!
湿疹与脾
脾主运化水湿,若脾失健运,全身肌肉失去水谷精微的滋养,则枯燥无泽、萎黄、干燥。若水湿运化不利停留在体内,水湿困脾,湿邪蕴结阻滞,则发生皮肤渗出、糜烂、滋水、水泡等病理变化。若湿邪郁久化热,炼液成痰,则可形成皮肤结节。在皮肤病中,如湿疹,皮肤糜烂渗出性的皮肤病多与脾虚湿盛有关,慢性湿疹,干燥瘙痒性等皮肤病多和脾失健运,肌肤失去水谷精微营养有关。
湿疹与肝
肝主疏泄,肝的疏泄直接影响气血津液发生病变。肝脏的生理功能有解毒,代谢,免疫防御等作用,如果肝的疏泄出现问题,湿热内生,气血运化失职,不能正常排出体内的邪气对湿疹病人也是很不利的,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也常常发现一些肝功能不太好的患者,恢复治疗也相对慢一些。
中医中药文化源远流长,在对疾病的病因病机上积累了很多辨证论治经验,由此,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湿疹的发生和我们的心、脾、肝这三个脏腑功能代谢密切相关!
- 上一篇:湿疹为什么反复发作?
- 下一篇:面部皮炎湿疹的类型症状及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