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性紫癜的诊断要点及治疗
来源:哈尔滨肤康皮肤病医院
哈尔滨皮肤病医院介绍,爆发性紫癜又称坏死性紫癜,是一种非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突发对称性、泛发性、 触痛性瘀斑为特征,病情险恶,常易致死。
一、诊断要点
1.病因不明,多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后2~4周发生。
2.小儿易发,发病迅速,病情险恶,多数致死。
3.皮损为大片触痛性瘀斑,融合倾向,瘀斑上可见出血性大疱和坏死,导致肢端 缺血性坏疽。
4.皮损对称性分布于下肢,偶见臀、躯干和面部。
5.肠、肺、肾和肾上腺可同时受累。
6.常伴寒颤、高热、虚脱等中毒症状,2~3天内很快进入休克、昏迷、衰竭或闹 出血而致死。
7.实验室检查示贫血,白细胞增多,血小板正常或减少,出凝血时间延长,凝血 酶原、凝血激酶等各种凝血因子消耗,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
8.组织病理示表皮和部分真皮广泛坏死,表、真皮分裂形成大疱,坏死区附近真 皮部血管栓塞,栓子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等组成,血管内无炎症反应,真皮内大 量出血。
二、鉴别诊断
1.需与过敏性紫癜相鉴别。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于短暂高凝状态引起机体凝血因子消耗性减少,导致继发性纤溶亢进和低凝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见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组织损伤、病理产科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皮肤、黏膜和内脏广泛自发性出血,瘀点、瘀斑、爆发性紫癜,咯血、呕血、便血、尿血和阴道出血等。急性型常伴血压下降,休克。慢性型仅见瘀点和瘀斑,循环障碍,血栓形成。亚急性型表现为皮肤干性坏疽和内脏栓塞症状。临床表现溶血现象和贫血,病情进行性加重。实验室检查示消耗性凝血障碍,纤溶亢进和外周血红细胞破碎率超过2%。
三、治疗
1.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感染,加强支持治疗。
2.内用疗法:强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输新鲜血液;可选用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
3.外科切除坏死灶,坏疽的肢体行截肢手术。
4.高压氧对皮损及皮肤坏疽有一定疗效。
- 上一篇:过敏性紫癜的诊断要点与防治
- 下一篇:黄褐斑的临床特点及治疗